投顾观市:局势缓和,今天还会涨吗?
证券时报网,2025年10月27日,沪指涨1.18%报3996.94点,续创逾10年新高,场内超3300股飘红。
01 四大积极因素支撑市场
上周四市场盘中出现明显探底回升,表明下方支撑力度较强,短期做空力量已经减弱。
与此同时,上周五三大指数均收出强势中大阳线,做多力量明显增强,推动短期市场继续反弹。
更值得关注的是,上周五沪深两市量能较上个交易日大幅放大超过3000亿,场外资金开始大举入场,这是市场走好的关键信号。
周末消息面也带来多重利好,中美经贸磋商在马来西亚取得初步共识,双方就海事物流、关税暂停期等关键议题达成一致。
这一进展打破了此前经贸关系的震荡格局,直接降低了外贸企业成本,为产业链循环畅通创造了更缓和的环境。
02 政策引领投资方向
“十五五”规划建议出炉,清晰勾勒出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与未来产业培育的三层产业蓝图。
这一规划不仅为市场提供了明确的长期投资方向,更在短期内显著提升了相关板块的关注度和市场风险偏好。
高层发布的金融工作报告重点强调继续聚焦科技创新、提振消费、支持小微企业以及稳定外贸等方向,精准有效地推进金融支持重点产业的提质升级。
这一举措对市场,尤其是科技板块,构成了直接利好。
03 业绩驱动成为坚实支撑
截至10月26日,已有超1300家A股公司披露三季报,其中超100家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超100%。
多家龙头企业业绩表现亮眼,如药明康德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3.27%、正海磁材同比激增189.72%,起到了强劲的示范效应。
券商普遍预计三季度A股整体盈利同比增速将较二季度提升,这意味着盈利改善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具备广度的群体性趋势。
市场从单纯的预期驱动转向预期与基本面双重驱动,为突破4000点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04 科技成长仍是主线
从配置角度看,科技成长板块仍是当前市场核心主线,但关注点已从概念炒作转向业绩兑现能力。
短期来看,本轮科技成长的调整已趋于充分,成长风格相对价值风格的性价比已修复到位。
中长期而言,海外AI资本开支仍处于向上趋势,国内AI产业趋势也在不断进步,新兴产业亮点不断增加。
具体方向可关注AI从云侧向端侧扩散的趋势,端侧AI作为更广泛数据入口和个性化AI载体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05 投资者如何布局
在操作策略上,建议投资者以做多为主,但尽量避免追高,不参与短期涨幅过大的品种,同时控制整体仓位。
可围绕业绩和政策双逻辑布局:一方面,科技成长领域优先选择三季报业绩强劲或未来订单能见度高的AI、半导体、创新药标的。
另一方面,关注新能源车产业链及上游资源、高端制造领域,把握景气扩散带来的机会。
采用攻守平衡策略,进攻端配置政策支持且业绩兑现的标的,防守端可关注低估值高股息资产及业绩改善预期明确的大金融板块。
综合来看,当前市场的核心主线已明确为“政策预期叠加业绩验证的双轮驱动”。随着三季报披露推进,市场对科技股的关注已从概念炒作转向业绩兑现能力的筛选,只有真正拥有业绩和订单支撑的公司才能持续领跑。
在投资布局上,可优先选择三季报业绩强劲或未来订单能见度高的AI、半导体、创新药标的,同时关注景气扩散带来的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