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神星一号火箭完成关键试车,中国可重复使用火箭时代将至
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七台发动机的轰鸣声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再次迈出坚实一步。
11月4日,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星河动力公司研制的“智神星一号”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试验。
这是该型号继二子级动力系统试车成功后取得的又一关键进展,意味着智神星一号大型地面试验全部完成,已具备首飞条件。
作为国内首批即将开展轨道级发射的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智神星一号的设计重复使用次数不少于25次,有望大幅降低发射成本。
01 海上试车:火箭回收的关键一步
本次试车在“东方航天港一号”半固定试验平台进行,这是该平台继2025年9月保障“天龙三号”试验任务后,第二次执行子一级动力系统试车任务。
试验全面考核了箭上增压输送系统、液氧煤油发动机系统等多个参试系统。
试验验证了以动力系统为主的各系统在发动机点火状态下工作的匹配性,证明了产品设计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具体而言,试车验证了智神星一号火箭一子级在加注、停放等阶段的方案合理性及系统协调性,考核了增压输送系统与发动机系统的工作匹配性。
同时,试验还验证了七机点火、关机流程设计的正确性以及动力系统故障诊断功能,考核了七机点火过程中联合摆动功能。
02 技术突破:可重复使用25次的火箭
智神星一号是国内首批即将开展轨道级发射的可重复使用构型液体运载火箭,设计重复使用次数不少于25次。
火箭一子级采用七台自研CQ-50液氧/煤油发动机并联的方案,可选配爱神星上面级,起飞质量约283吨,低轨最大运载能力达7吨。
这一运载能力足以满足当前大多数商业卫星的发射需求,特别是面向大型星座组网和大型卫星发射市场。
与一次性使用火箭相比,智神星一号的可重复使用设计将大幅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发射频率,为未来大规模星座部署提供了可能。
03 核心技术:中国首创的七机并联
围绕智神星一号一子级的回收复用,星河动力开展了多项核心技术攻关。
公司开创了国内首创的七机并联方案,发动机具备深度变推和多次起动能力,能够实现一子级的垂直精准着陆。
通过逆向喷流风洞试验,团队为回收制导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关键数据。
箭体上大量应用3D打印等先进制造工艺,为火箭的批量生产与可复用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些技术突破不仅体现了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的创新能力,也为未来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研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04 航天港崛起:海上发射能力常态化
本次试车成功标志着海阳东方航天港在液体运载火箭试车保障服务方面已进入常态化。
截至目前,海阳东方航天港已成功保障我国4型固体火箭20次海上发射任务和5型液体火箭4次静态点火试验、2次飞行回收试验,累计将13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东方航天港一号”半固定试验平台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此次任务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同时,标志着东方航天港已形成从单机到系统的试验保障能力。
东方航天港正在加快新型空天运载动力试验中心建设步伐,未来将形成从单机到系统,覆盖液氧甲烷、煤油等多类型的公共试验能力。
05 未来规划:2026年轨道级回收验证
根据计划,智神星一号将于2026年在发射任务中开展轨道级回收试验验证。
首飞任务计划在酒泉“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星河动力自建工位开展。
该工位具备自主测试、加注、发射(回收)能力,目前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将于近期具备验收使用条件。
星河动力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布局正加速推进,智神星一号的研发进展显示了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发展速度。
火箭点火升空向来是航天事业中最摄人心魄的画面,而如今,火箭的平安返回则代表着更为前沿的技术挑战。
智神星一号预计在2026年开展轨道级回收试验,那将是另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从海上发射到海上回收,中国商业航天正在探索自己的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路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