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份第一周,许多电车企业的销量出现环比暴跌,与之前公布的高达5000万辆的订单数形成强烈对比,车企的订单营销策略已不再奏效,甚至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笑柄。近年来,电车行业竞争加剧,一些车企为了面子开始报出夸张的订单数,今年某些车型的订单数达到了5000万辆,远超中国市场一年3000多万辆的实际销量。但实际情况是,今年前8个月,只有少数几家车企完成了目标销量的六成以上,很多车企的月度销量都比去年的高峰时期低了不少。车企订单营销失败、销量暴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订单数据造假严重:一些车企雇佣兼职人员下单,每单报酬仅80-150元,在小订数据公布后就申请退款,制造爆款假象。还故意混淆“小订”和“大定”的概念,可退的“小订”被包装成不可退的“大定”,让消费者误以为产品供不应求。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在当前汽车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市场上有丰富的车型可供选择,价格也更加实惠,消费者不再被华丽的订单数据所迷惑,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行业竞争激烈: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各车企纷纷降价促销,尤其是外资车企和豪车品牌,降价幅度达到四成以上,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使得靠订单营销吸引消费者变得更加困难。营销泡沫的反噬:汽车使用寿命长达十多年,消费者决策周期较长,对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的考量远超短期营销噱头。当消费者发现车企的订单营销存在虚假成分时,就会对品牌失去信任,导致销量暴跌。
|
|